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原定的回家七日游变成了居家长假。从刚回家时的“手中宝”“心头肉”到“相看两相厌”。在这个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一些同学似乎难以在家和父母度过一个风平浪静的假期,和父母之间有了些许矛盾。
前段时间,微博上曾经有个热搜,叫做“疫情结束前不要和家人吵架”,因为“到处都封路了,吵完架也不能离家出走”。在家的时间长了,吵架可能难以避免,遇到矛盾,很多同学可能都会选择逃避,一走了之。而此时此刻,我们确实无路可逃。不得不面对现实,再一次开启“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的解题模式。
我们为什么会和父母吵架,
怎样应对和他们的冲突?
听听心理专家们怎么说。
一、关于吵架的原因
1. 父母可能会以不科学的态度面对疫情
被谣言吹得东倒西歪、人心惶惶,并且将焦虑的情绪传递给你,他们可能经常说“天哪,咱们家里的人要是染上了,那就完了”,他们还不断叮嘱你出门要戴口罩,进门要洗手,鞋底要消毒......絮絮叨叨让你无法忍受。
2.父母对我们有很多的期待
在父母反复的强化下,我们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越说,我们越不想做,他们就会有更高频率的唠叨,更加严厉的指责,结果我们就更不想做,形成了恶性循环。那么,父母常见的期待可能有哪些呢?在修身方面: 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早睡早起,勤奋努力,干正经事,少碰手机,别打游戏。在齐家方面:要多理解体谅父母,多帮父母干活、多陪陪父母,孝顺父母。
3.父母的行为侵入了我们的边界
一些父母会要求看我们的手机信息,甚至没收手机,擅自闯入房间,翻东西.......我们说“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动”,他们或许会说,“什么你的我的,你还是我生的呢,连你都是我的”。随着我们的慢慢长大和成熟,会在心理和精神上逐渐与父母分离,形成自我的边界。然而父母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希望我们倚赖于他们,受控于他们,继续作“妈宝男(女)”。于是我们同父母在“做自己”和“听我话”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二、怎样应对冲突
1.为自己负责
我们和父母都需要学会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的自主意志和选择自由。当然,你要用行为证明你确实可以为自己负责,证明你有使用自由的能力,而不是三番五次违背你的承诺。父母当然也有表达期待的权利,然而,是否要接受这些期待,以及如何来做,是我们自己的思考和担当。我们要聚焦于“我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给自己安排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假期,既不是游手好闲、过度享乐,也不受制于父母的逼迫,两者都会让我们丧失学习动力,造成情绪困扰。这里教给大家一句口号,在你迷失自我的时候,作为积极的自我暗示,“我现在长大了,我可以自己说了算,我为自己负责”。
2.学会沟通
碰到和父母有分歧的时候,我们要直接表达观点、情绪和需要,而不是用指责和对抗的方式,也并不需要争出一个对错。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提出了沟通的具体做法是:
观察:清晰地表达观察的结果,注意区分描述与评价的区别;
感受:具体地表达自我的感受,注意区分情绪与想法的区别;
需要:在感受和期待之间建立关联,让对方了解我们真正的需要;
请求:提出具体的、正向的,而非抽象的、负向的请求,注意区分请求和命令的区别。例如,在和父母关于玩手机的分歧中,我们可以表达“对于玩手机,我是有自律和规则的,请您们放心”。
3.用积极的视角看待冲突
一方面,吵架是一种直接释放情绪的方式,它将一直隐藏在内心的愤怒和不满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完成关系的连接与修复。否则冲突也许会以更加具有破坏性的形式出现,例如冷暴力、伤害、自己、离家出走等等。另一方面,当父母表达了他们对我们的强烈情绪和不满后,我们可以尝试着更好地理解父母背后的需要: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尊重,希望和你更亲近,希望你将来过得好,希望你不会走弯路......
2020年的寒假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假期,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的内心告白,我们也会渐渐明白,最幸福的家庭也混杂着斗争与乐趣,学会如何与父母相处,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同事相处、与朋友相处、与爱人相处......
文字来源: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