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里,也要勇敢做自己

发布时间:2023-05-24浏览次数:10

请你回想一下,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图片

我们允许陌生人和我们之间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却不允许朋友“×”get我们发的朋友圈,过高的期待值,导致“失望”慢慢地成为朋友关系中的常客,我们的分享欲开始消失。

然而,我们似乎忘了一开始发朋友圈的初衷。

01.

 

曾经因为什么发朋友圈呢

记录生活,让朋友圈做我们的时光机。随手拍下一朵云,我们会在不同心境下,拥有不同的想法

图片

一朵云可以代表拥有不同心境的我们,我们想要记录,想要随手分享这些美好,所以按下“发表”键,记录生活。希望在将来某一刻翻到这条朋友圈时,能回忆起当时的美好心情。

希望通过分享生活,让最关心我们的家人看到,让爱常伴左右。

图片

因为我们不在他们身边,朋友圈就成了我们和家人的无声传声筒,他们对我们的思念和爱就藏在了对我们日常的关注里。

我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不用斟酌语句,也不用特意掩藏那个真实不做作的自己。曾经的我们,发朋友圈也是希望他们每时每刻都能看到我们,希望见证我们开心、幸福地享受每一天的阳光雨露的瞬间。但有时,他们会因为太忙,错过了我们的朋友圈,可是当他们想点进我们的朋友圈看一看,就只剩下“仅三天可见”的灰线。

对于这些全心全意关心我们的人来说,那他们该会多沮丧呀。

02.

分享这件事,其实并不简单

我们想通过分享我们看到的美,让那些重要的人能参与自己的生活,创造一些共同的回忆。但是,为什么突然间,这些分享似乎“销声匿迹”了呢?因为,我们把朋友圈当成了展示完美的展板,这样的话,我们就会为了发一条朋友圈,从用词到图片都极尽考究,甚至会对发出去的时间合不合适纠结很久。

千言万语最后转化成“害~就这事”,最后选择了取消发表该朋友圈或取消分享。分享欲在“多想”之下,就丧失了表达的欲望。这样的自己就像活在了别人的眼里。长此以往,过度地在意他人的看法,我们就会忽视自己的价值。请你想一想,这样的纠结,是不是一种变相的精神内耗呢?

在成年之后,我们在朋友圈与朋友的分享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是渐渐减少分享的次数,要么是增加分享的次数。这可能是大家长大之后,开始明白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体验的。朋友圈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多频次分享生活,也可以选择在朋友圈“销声匿迹”。

03.

请你和我这样做

不必过于在乎大家的分享的频率啦,与他人分享并不是我们和生活联系的全部。在那些我们没发朋友圈的日子,我们也要跟随自己的生活节奏快乐地享受生活。毕竟真正紧密的感情联系也还是要通过现实生活来巩固和建立,朋友圈的分享只不过是我们和他们产生联系的诸多渠道之一。

所以坦荡地放下吧,放下对朋友圈的复杂情绪,自由地、肆意地去使用朋友圈。就如:

图片

不用担心别人的眼中自己完美不完美。这个世界,没有人完美无缺,生活也不需要完美,我们应当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与众不同,因为每个认真记录生活的人都值得被生活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