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准备着迎接自己的苏格拉底

发布时间:2013-11-15浏览次数:59

 

瑞士心理学大家荣格曾提出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共时性”,指两件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情之间存在着的有意义的联系。

     我最近半年一直在读荣格,对其理论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与认识,尤其是其有关“自性实现”(self-realization,过去一直翻译为“自我实现”,而自性self,是指自身的神性)的部分。

     今年8月有位老师向我推荐《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这部片子,我一直没有看,中秋期间因为答应了一篇约稿,才开始看这部片子,然后就发现:这是诠释荣格“自性”和“个体化”理论的最恰当的片子。我还同时注意到这也是一个共时性现象,这个巧合真是很有意义。

荣格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定经历过“个体化”过程,也就是让自己的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并协调,从而最终实现自身神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自发产生的,也可以是在教育或者治疗家的指导下实现的,而个体化的最终标志,就是“自性实现”(self-realization,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一直翻译成“自我实现”,但是,这里self 不应该翻译成自我,而应该翻译成自性——自身的神性)。这部片子讲的就是一个有关“自性实现”的故事。

我常常听到青年学生严肃而认真地说:“我希望自己能够遇到人生导师”,而这就是一个有关人生导师的故事。

故事不复杂,美国伯克利大学的学生运动员米尔曼有着很多人无法企及的东西,他是典型的高富帅:他是富二代,他很聪明,功课拿的全都是A,有一大帮铁哥们,他长得很帅,还有吊环运动方面的天赋,而且“除非我想一个人睡,否则我身边总有女人”。

     按理说,他该很快乐吧?

可是当别人问起他:“你快乐吗”,他却在沉默之后反问:“快乐跟什么事情有关” 

     很显然,他拥有的上述一切并没有使他同时拥有可以随时感受到的快乐。

     不仅如此,他最近还常常在半夜被噩梦惊醒,醒后难以再入眠,于是到外面去跑步。

     就在那时,在凌晨3点,在跑步途中,在一个加油站,他遇到了后来他称之为“苏格拉底”的加油工。也正是苏格拉底问了他那个问题:你快乐吗?

     虽然他拥有几乎一切,但是当时的他不仅不快乐,而且忧心忡忡,他的吊环生涯进入瓶颈状态,他一心想要打败别人,一心想要参加奥运会,他不惜以按教练的说法是“会送掉小命”的危险方式去练习从来没有人做到过的“团身后空翻三次的动作”,以实现其成为“吊环王”的梦想,他正被“成就焦虑”折磨得寝食不安,而且因为一心只想着夺冠,他的人际关系也出了问题,眼下的他不快乐,他以为只要他能进国家队能拿到奥运金牌,他就会快乐。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首次遇到了白发苍苍、目光深邃的加油工,这位身着工装的老人不苟言笑不急不缓地、平静地、一丝不苟地做着他自己的工作,他认为他的工作“是服务他人,是非常崇高的事”,他对待米尔曼的态度也和米尔曼周围的人很不一样,是平等的、不卑不亢的、非工具性的,他向米尔曼提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你快乐吗”?“如果你进不了国家队你怎么办”?这些问题在米尔曼头脑中萦绕,使他欲罢不能,因为这也正是当前让米尔曼困扰和担心的问题,于是他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加油站。

这之后,在米尔曼的要求下,老人开始做他的课外教练,他给米尔曼上的第一课是“如何专注”,其要诀是:扔掉脑子里的杂念,留心一切此时、此地、此刻正在经历的事。

这里有一个非常震撼的片段,公园里,当老人反复提醒米尔曼关注当下时,他大大咧咧地说:“现在什么也没有发生啊”。

老人听闻此言后猛地抓住米尔曼,把他的头强扭向不远处的草坪,刹那间,草坪上人们的行为突然涌入米尔曼的视野与听觉,人与狗的嘻戏声,草地上读书者用指尖翻动书页时的沙沙声,金龟子在草叶上蠕动的嚓嚓声,一对年轻恋人接吻时的喘息声,所有这一切都因为突然的专注而被放慢放大,使米尔曼目不暇接。

“从来不可能没有事情发生,从来都没有平凡的时刻”,这是老人竭尽全力想要米尔曼了解的人生真相。

再后来,米尔曼出车祸,医生断言他以后只能坐在轮椅上,曾经最为看好他的教练也放弃了他,宣布他永远无法再参赛。

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在老人的鼓励和指导下,米尔曼不仅在十个月内重新站了起来,而且拿下了奥运奖牌。

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

     但是,这位老人并不是那种通俗意义上的只会励志的人生导师,而米尔曼也绝非仅仅拿到了金牌。

     老人教给米尔曼的,是心理学家帕尔斯所提倡的:要活在当下。而不要为急于求成而忽略当下的美,因为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梦想,一个人所真正能够拥有的都只有现在,所以要从此时、此地、此刻做起,如果你不懂得体会并且欣赏过程,那么,不论是没有得到还是得到(因为得到后就会担心失去),你都不可能拥有持久的快乐。

年轻人想要成功不是问题,但是以为只有成功最重要才是问题;年轻人追求成功也不是问题,但是只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就有可能出问题。

 

    米尔曼在金牌之外得到的,是他对人生意义的真正认识: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而且要懂得从眼前踩出远行的路,要从关注并且体验当下做起,全身心地投入到此时此地此刻所做的事中,因为过程而非目的地才是真正能够带来持久快乐的事物,此外,要懂得服务他人,懂得和他人分享,投入、专注和合作与分享,这才是值得过的人生。

    也许很多看官会非常羡慕米尔曼,“啊,他真幸运,能够在这样年轻的时候就遇到人生导师”!

     可是,这位苏格拉底真正存在过吗?老人不是几次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你怎么知道现在的我,不是你的直觉在跟你自己说话”?还有电影中那许多亦真亦幻的部分,无不表明,这个老人很有可能就是米尔曼内在自我的具象化。

     荣格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智慧老人”,但是要有一些特殊的人生事件及其个人的一些特质共同作用,才有可能激活每个人心中的“智慧老人”,也就是俗话说的:内在导师。 关键时肯停下来思考和倾听,才有可能不仅见到自身的内在导师而且也有可能遇到外在的人生导师。

     米尔曼遇到“苏格拉底“,不像看起来那样偶然,他遇到人生的重大事件这也还是次要的,米尔曼能够遇到真实的或是幻像中的苏格拉底,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米尔曼是个知道自己天赋所在并且意志坚定一定要实现自己天赋的人,“我梦想着站在那里,获得胜利!梦想着做一直觉得自己天生要做的事情。我还没学会自行车前就老在蹦床上,因为我喜欢。因为那是我确定的第一件我深爱的事”。

     这才是米尔曼最幸运的地方,那么小,他就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并且下决心一定要去做,并且要做到最好!所以,当米尔曼问苏格拉底 “是你在这么多人中选择了我,对吗”的提问时,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你总是这么自鸣得意吗?为什么不可能是你选择了我”?

所以,就像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一样,无论内在还是外在的人生导师也只垂青那些有准备和有决心的人。这个世界其实从来不缺人生导师,只缺有准备和志在必得的人!

 

(来源:杨眉心理学科普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meixinli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