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灵的伊甸园,步履不停

发布时间:2023-12-22浏览次数:10

      告别了秋季,我们又迎来一轮寒冬。半个学期的时间一闪而过,或许有时侯,你也会有这样的时刻。

      是否会因为题目困难而选择放弃和妥协,偶尔想起来,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郁闷好久?

      是否会因为长时间的备考而情绪烦躁,想放松却又怕耽误学习?

      是否会因为放松时,脑海里突然闪过即将到来的考试而感到惊慌失措,自责难安?

……

IMG_258

哎,亲爱的小碗仔,你发现了吗?当你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矛盾时,消极负面的情绪会逐渐从心底产生,使你陷入矛盾的悖论区。纵使你无数次的开解自己,却始终很难走出这种状态。这种情况便是心理学中常见的认知失调现象

 

认知失调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当新认知的加入,与原认知之间产生互斥和矛盾。彼此对抗的认知元素,引起认知失调。认知失调形成了减少失调和避免增加失调的压力,这种压力所产生的结果会在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选择性接触的信息和观点上表现出来(吴彦,2022)。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在解释许多领域的态度问题上取得了极大成功,其中一个著名的实验更是为认知失调理论提供了实证的支持。

IMG_260

认知失调实验tips

      费斯汀格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1美元的报酬,另一组给20美元的报酬。安排这两组成员参与无聊的实验任务,并告诉下一个参与实验的人这项工作很有趣(撒谎)。最后测量参与者对先前完成的一系列无聊任务的态度是否发生转变。

      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在1美元组中,受试者认为这项任务的无聊的心理,与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完成这些任务的行为相冲突,并且没有足够的外部动机来调和这种内心失衡的冲突感。为了调节认知失调所产生的不适状态,他们更倾向于改变自己的态度,转而说服自己认为这些任务是有趣的。

      20美元组中,受试者有充足的外部理由来支持自己参与这些无聊行为的合理性,因而经历较小程度的认知失调。此时他们对于这项无聊行为的态度不会有太大的转变,他们倾向于不会改变自身的态度来说服自己这个实验是有意思的。费斯汀格认知失调实验结果表明:当个体认知和行为之间发生冲突,心灵紊乱时,通过改变认知元素,调节认知元素重要性以及个体外部环境,能够帮助有效协调认知,保持内在系统的稳定。

IMG_261

怎样协调认知系统

1

第一步:改变认知元素 

      我们的所想与所做时常背道而驰,会由此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情绪。学会改变认知元素便可以调节我们的情绪。在生活中,当我们出现情绪烦躁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先去思考情绪的导火索是什么。明白了动因和矛盾,通过学习和了解,调整和审视自己的原有认知,达到新的认知协调,最终实现心理和谐的状态,以求认知一致性(宋佳燕,2017)。

      例如,当休息和学习产生冲突时,先试着去找出当下的需求点。如果你觉得此刻学习更重要,那就专心学习,抛弃休息的想法。反之亦然。互联网上,很流行的一段话“我知道我坐在教室也不会学习,那就祝我玩的开心。”当然,并不是倡导不学习,而是理解和认识自我同样尤为重要。“自知自心,其路则明”,我想这或许是避免认知矛盾,保持认知系统稳定的秘诀。

IMG_262

2

第二步:调节认知元素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把一些东西看的太过重要。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胜负也同样如此。我们常常会将一次偶然的失败记挂好久,但亲爱的小碗仔们,成功和失败究竟是由什么定义的呢?从程度上来说,这取决于我们自身。或许,我们可以减轻输赢观念,将“胜负”的天平朝向“尽力”倾斜。通过协调认知元素重要性,我们便能在浮躁的琐碎中,寻得内心的和谐。

IMG_263

3

第三步:改变认知环境

      环境塑造着每一个个体。脱离固有的认知环境能够帮助我们规避一些认知元素,从而协调好自我认知,维持内心的稳定。“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通过协调认知环境,维持平和稳定的心态,以此实现个体的内在和谐。

      世界之大,纷乱复杂,我们的内心也常常会面临许多繁琐复杂的心绪,不妨静下心来,细细整理矛盾的缘由,理清自我认知,调节认知环境和认知元素。相信我们最终会抵达心灵的平衡点,实现自我内在松弛的丰盈状态。

IMG_264

参考文献

 

[1]吴彦.基于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探索中国企业员工职业焦虑的原因及对策[J].投资与创业,2022.

[2]宋佳燕.认知失调理论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启示[J].南方论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