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了!“换季综合征”

发布时间:2023-12-25浏览次数:10

又是一年换季时,上课路上,银杏叶随风落下的美景引得我们纷纷驻足,举起手机记录下这换季特有的风景线。每当季节更替,特别是秋冬之交,你是否会变得嗜睡、失落?是否会毫无征兆地不自觉地emo起来?又是否会感觉在学习和工作上的效率不如从前?如果你的回答是“是”,那么你也许是落入季节性情绪失调的困境了。

 

IMG_257

“换季综合征”是一种季节性情绪失调。季节性情绪失调(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是情感障碍的一个类型,发病与季节变化关系密切,秋末冬初发作,春夏缓解,有时夏天也可能出现,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2003)。季节性情绪失调通常在秋末冬初开始,冬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造成季节性情绪失调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而出现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邓延峰,2023)。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换季综合征”多在秋冬发生。

IMG_259

古时,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到刘彻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归”,秋冬的凄清寂寥早已作为一种难以忽略的感伤沁入了诗人的内心深处。但是并不是将季节性情绪失调美化成文学,就可以对其视而不见的。当我们觉察到自身的异常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则必须予以干预和治疗。

当人与生态系统和各要素处于平衡时,人的健康状态才能保持,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我们的健康便会受到影响,疾病极有可能会埋下祸根。因此,自然和环境的状况与天气变化对人的健康水平和疾病发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针对于此,我们要积极衡量气候变化对人们的影响(杨芳,冯五金,2013)。当你觉得目前的生理亦或心理状况并不能够自我缓解时,一定要及时向家人、朋友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寻求帮助。季节性情绪失调虽然常见,但“普遍性”并不与“无需重视”划等号,也切勿将其随意贴上“矫揉造作”的标签。当季节性情绪失调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仔细判断,不羞涩于向外界寻求专业帮助;当发现身边的朋友有类似症状时,也要及时询问、给予合适的引导,情况严重时也需报告给老师,通过正确的危机处理,让“换季综合征”无处藏匿。

IMG_260

 

那么,当季节性情绪失调出现时,我们可以如何应对呢?

一、进行积极的社交,走近大自然。

破开秋冬凄清孤独之感,首先可以是与身边好友聊聊近况,你会发现受换季困惑的不只你一个人,例如,比起窝在温暖舒适的被窝,更有效的方式是选一个晴天,与三两好友一同沐浴在阳光之下;又或许你会出现思家的情感,那么是时候打一通电话,和父母唠唠家常。长期在室内的封闭环境下,心境也会逐渐变得焦躁,长久的郁结若无法自我消化,便会循环往复地困扰着我们,自我封闭之下的孤独感可能更甚。此时,不妨试着走出大门,去感受天地之广阔,郁闷的心情会自然而然在落叶清风中得到缓解。

二、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言自语是人类拥有的一项特殊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暗示,帮助自己训练克服艰难的挑战(杨紫棋,2023)。当负面的想法占据内心时,自言自语也是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之一。面对内心的纠结与烦闷,与自我的对话就是与内心的沟通,在自问自答之间,一直困扰你的事情也许会迎刃而解。

三、试着转换看待事物的心境。

在很多人眼里,枯叶意味着逝去,寒冷与凄凉挂钩。实际上,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的心理状态,不妨利用细腻的心思变换个视角,落叶也能是一道“季节限定”风景线,可以拍下来分享给好友,寒冷也能在一杯热奶茶或烤红薯中转化为更加强烈的幸福感,以退为进,令冰河化清泉、荆棘生鲜花。

IMG_262

那么,让我们大喊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就让季节性情感失调的浓雾消弥于冬日的暖阳下吧。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出版社, 2003.

[2] 邓延峰. 冬天要提防“季节性情绪失调”[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 .

[3] 杨紫棋. 浅析季节性情感障碍的自我预防与疗愈[N]. 山西科技报,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