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是百发百中,万无一失的。这一种的天性叫一见生情。而爱情方面的第一眼,就等于千里眼。
——巴尔扎克
一见钟情=见色起意?
罗密欧与朱丽叶,贾宝玉与林黛玉,Rose与Jack……这些是我们最为广传的关于一见钟情的美好故事,现如今也渐渐地演变为偶像剧里惯用的桥段。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故事里,他们都有一副姣好的容貌,难道所谓的一见钟情仅仅只是因为颜值吗?就只是一时的见色起意吗?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教授魏斯曼主持了一项测试,要求100名寻找终身伴侣的单身族每人与十名异性快速约会,同时对约会对象进行魅力评分之后,再决定是否要与对方接触。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的一见钟情除了受颜值影响,还会被他人的气质、礼节等方面吸引,虽然颜值很大程度上能够让我们“一见钟情”,但是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因人而异。被别人记住的第一印象不一定都是因为颜值,就算只有一句优雅的开场白,也会成为双方再一次见面的理由。
在我们与外界的接触中,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我们对其的评价和认知。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首因效应”。如果对方能给你一个好的印象,那么在你的积极行动之下,你们的感情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生发;反之,适应与对方的相处便需要花费更多的工夫,甚至被对方拒绝接触。
颜值是对第一印象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但并非全部。所以,一眼万年时的情投意合,自然不是一句见色起意可以简单概括的。
一切都是丘比特的安排?
爱情,玄秘而美妙。如果不是颜值影响下的一见钟情,那可能是蒙眼的小男孩丘比特的安排吗?
其实还有可能是……
一种血脉相连的感觉,让我们对对方产生一种强烈的亲近感和爱恋之情,这种感觉能更快地消融彼此的隔阂,使感情更容易迈向亲密。比如拿破仑爱上骄纵的寡妇约瑟芬,就是因为约瑟芬太像他的母亲了——不仅在相貌上,就连约瑟芬的性格举止也特别像他的母亲。同理,在遇到与偶像相似的人时,我们也往往会欲罢不能,坠入爱河,甚至思念成疾。
也有可能,我们是在别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们生来就具有双重性别,我们爱上的另一半,其实是另一个自己。刚出生的我们只是一张白纸,不凭第一性征无法判别男女,此时的我们兼有男女面的特性。而日后,在性激素的生长下,在社会环境的性别分野下,我们陷入对某个性别的固有印象中,隐藏起另一面的特性,但其中的气质仍然被保留了下来。当一个与之相仿的人的出现,便能够激发隐藏的自己,使我们对“另一半”产生迷恋。
对方不是周围其他人的“替身”,而是一个你不曾意识到的另一个自己,是一个对“未完成的自己”的投射。
除了以上的可能,基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爱。“我的骨骼说我爱你。”
科学家发现动物和人都有一种本能,便是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发现同自己基因互补的对象,外在表现为他或她的举止、声音、气味都能让我们产生愉悦感。
以上科学所揭示出的,仅仅只是爱情的冰山一角,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悸动,才是最令人所沉醉着迷的。正因为爱情是奇妙的,所以才为人们千年传唱。
一眼的决定会是真爱吗?
爱情的道路让我们如痴如醉,于是爱神在道路的尽头准备了醒酒药,安排真命天子交由我们手中。那么一见钟情的那个Ta,一定会是我们的真命天子吗?这并不是绝对的。
如吊桥效应所说,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这时碰巧遇见另一个人,那么他会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故而滋生出爱情的情愫。大脑错把紧张与刺激当作心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错误归因。
或许就是这样的错误归因,当下社会,快餐式恋爱层出不穷。“纯爱”似乎成了无数人的可望而不可即。世间的真爱真就如此寥若晨星吗?
放眼现在,我们口口声声的爱情中,不知混杂了多少利益关系。有多少人披着爱情的假面在名利场上逐鹿。他们各怀鬼胎,为了自己的利益逢场作戏,以至于总是忘记了那份澄澈的本心。相亲是看经济条件,结婚是看家庭背景,当爱不再是内心冲动而是权衡利弊。这个时候,一眼私定终生的纯粹,或许才是真正的相濡以沫吧。
幸会在这能够自由恋爱的新时代,自由给了我们浩如星海的选择,所以,在诸多繁杂的关系中,我们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辜负每一次相遇。发自本心的爱情无关其他,不过当月光轻抚对方的脸庞,偌大的世界只余下彼此与被定格的时间。
在最该爱的年纪,去热爱吧,去邂逅那浪漫的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