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看似无形的语言,却恰恰隐藏着无法估量的巨大能量。如果把语言比做一把剑,那我们每个人都是侠客。这是我们与生而来所拥有的武器,但很多时候,我们反而不能很好地使用它。
语言是人类拥有的最为复杂的认知功能之一,也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特征。因此,它表现出了两股截然相反的力量——治愈力和摧毁力。
语言这把“剑”,你用对了吗?
01
语言的摧毁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人的情绪往往通过外界行为进行表现,对于没有系统心理建设经验的人来说,情绪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隐藏,而“口头禅”作为人们潜意识中的表达方式,往往就携带着他们的情绪。
虽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口头禅”,但事实上相比于正能量的“口头禅”,负能量的“口头禅”往往更容易形成一种入侵式的心理暗示。人天生就有一种潜藏的惰性,一旦接受了下坠,就会形成一个加速运动,陷入无尽的焦虑和抱怨中,直至触底爆发。
而这种爆发是具有十分强度的摧毁力的,是对人生理和心理双重的摧毁。正如陶矜老师所讲,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简单的三两字“口头禅”在不断地堆压之下,就能够造成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何况是更为直接的语言攻击。
当那些看不见的语言化成芒刺,一点点扎进身体时,希望你可以及时地、勇敢地、积极地拔掉它。向阳的花始终为你绽放,别放弃挣扎的可能,错过的班车还有下一趟,生活的热浪会把平凡的日子吹得蒸蒸日上。
同时,不要轻易地给别人扎刺,不要妄下断言。很多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虽然嘴巴长在耳朵之前,但沟通中,倾听要先于表达。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何炅老师的一段话,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很多时候着急表达,着急去评价,甚至着急去给建议,很多时候,其实我们连听都没听懂,就是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在慌什么,等他说完再反应,也不晚。
02
语言的治愈力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期待的是语言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治愈。这是一种“安慰剂效应”的表现,通过一些激励人心的话语,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低迷和惆怅,带给我们继续前进的燃料。这也是为什么经典电影永不过时的原因之一,因为那些令人动容的台词,总能够在我们迷茫无助时,给以我们无形的力量,击退阴霾,重见光明。
是《放牛班的春天》里,“永远不要说永远,总有东西要去尝试。你我都不会预测未来,不要把永远说的那么轻松”。
是《海蒂和爷爷》里,“他们知道的太少,而你,则见过很多东西,如果做某件事能让你开心,那么尽管去做,不管别人说什么”。
是《肖申克的救赎》里,“你知道,有些鸟是注定不会关在牢笼里的,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是《泰坦尼克号》里,“我觉得生命是一份礼物,我不想浪费它,你不会知道下一手牌会是什么,要学会接受生活”。
……
有时候,鼓励和爱是要大声说出来的。虽然语言所能表达的,可能只是情感里的一小部分,但0%和1%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岩缝之中的劲草,或许就是因为一滴甘霖,而顽强生长在峭壁之上;迷途之中的失意者,或许也会因为一句暖心话,而重拾信心,再度启程。
生活需要正能量的语言来支撑,有所希望,才会有所发展。就像歌曲《卡路里》中所唱的那样: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自己打个气。语言的表达是展现一个人是否自信的标志之一,自信的人语言积极向上、具有治愈力和感染力,在治愈自己的同时,也让他人感受到语言的治愈能力。
语言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其实是基于“吸引力法则”的作用。“吸引力法则”自带一种心理意识,也表现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当你思想集中在某一事情上时,你的潜意识也会对此作出反应,导致你在无意识之中产生不同的语言,从而指向你所关注的方向,也就有了“心想事成”和“祸从口出”,两种大相径庭的结果。
因此,如歌德所讲:语言并非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使用好你手里的这把“剑”,保护自己,善待他人,让世界充满更多美好灿烂的语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