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
“MBTI真的很神奇啊,向往灵魂伴侣,喜欢和自己有共同爱好的人,比较注重精神世界,这INTP不就是我本人吗。”
“原来我跟我的朋友谷爱凌都是INTJ诶,只不过她是奥运冠军,我是熬夜冠军。“你联想能力那么强,你一定不是S(Sensing,实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万物皆可MBTI,我们用几个字母就囊括了绝大部分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并且乐此不疲地将这些标签与自己嵌套。如果没记错的话,上一个能让我们如此热衷于往身上贴的标签还是星座。
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贴标签?
心理效应告诉你答案!
节约认知资源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普遍具有认知吝啬的特点,容易根据简单的信息而不是精细的分析来做判断,比如用MBTI的十六种类型来认识自己或他人,就比多方面观察、感受、分析自己和他人来得高效和轻松。
漫长的进化里,人类为了更方便地生存,养成了吝啬的认知习惯,会不加推理地接受看起来可信的结论。
而这些随身附带的这些标签也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某种事物,在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帮助我们减少在小事上的决策频率,节省心力,提高效率。这就是MBTI魅力背后有力的心理效应之一。
归属的需要
给自己或给别人标签化实际上是一种归纳,我们热衷于从一个特点中归纳出一个标签或者是从一个标签中归纳为一个特点,并且再依据共同的特征将自己划分到某一群体中去,实际上就是来寻求对特定群体的归属感。
“甜粽子” “咸粽子” “水象星座” “火象星座” “南方人” “北方人”这些定义将同一类的群体归集在一起,也是一种贴标签的体现。
相同的,MBTI作为一种性格测试,人们根据它所得到的结果,自发地找寻和自己同属于一个人格类型的群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归属感的需要。
当个人从各种各样的标签中去找寻和自己相似的特点时,其实就是我们希望与这个群体建立关系的一种心理表现。我们渴望从这个群体中去找寻认同和维系,即找寻归属感。
贴上标签,会有什么影响?
标签效应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从而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都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因此人们在被贴上标签之后,往往会被标签所驱动,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标签的描述。
“我是内向的,和陌生人说话我做不到。”
“我不善于表达想法,我是自卑的。”
当我们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时,我们会一直被这样的标签束缚,甚至更严重的会被负能量的标签所伤害。
“我虽然内向,但我也会努力尝试和陌生人沟通。”
而当我们给予自己的心理暗示是积极的正向的时候,我们就会给自己贴上正面的标签,从而循着正向的标签不断突破自我。
不被标签定义约束
近期超火的不被定义文学,不仅仅只是网络上跟风的博大众一笑,其实从背后究其本质,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对于在世俗束缚下的一种反抗。
标签效应之所以会在很多人身上起作用,是因为我们大多依仗外界的评价体系,我们对外界的评价过度敏感,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而让我们失去了自我的特点。
而当我们把外界的嘈杂声音渐渐筛选,使它更多的倾向于本真的自我,就会发现人生没有固定的方程式,不拘泥于既有模式,而是敢于自我突破,不局限于现在的环境,而是勇敢走出舒适圈。
在没有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的生长,去过想象里的千百种人生,去挣脱标签定义束缚下于大千世界里寻找自我,能够定义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