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你,是考场游刃有余的答题者,是高中班里成绩优异的佼佼者;而如今的你,却成了课堂里欲言又止的沉默者。身边的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特长,这让放下笔跃入人海的你有了强烈的“失重感”。

(来自小红书:小兔邦尼)
当名次成为过去式,当优等生的光环渐暗,当成为大学里众多“差不多”里的一员时,又该如何安放这份“失重感”,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1
光环消失的缘由
首先,这并非来自于你自身的退步,而是大学更多维的评价标准带来的改变。高中时期,衡量你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分数,而进入大学,却拓展出了更多的维度,如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学术能力,这使你置身于一个更加立体的评判体系中。其次,高中时期我们只和小范围内的同龄人比较,而大学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当身边的同学越是优秀,我们就越会感到自身的平凡。不过,这些小小的改变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阵痛,需要我们慢慢适应,寻找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2
转变“做题家”的思维
试着对自己发问,做这件事是否感到充实和快乐,而不是专注于所谓的排名和分数。我们要重新定义“优秀”的概念,大学的“优秀”不再是名列前茅,而是可以深度思考的批判能力,可以与人协作的实践能力。试着转变自己的“做题家”思维,放下对于“优等生”的执念。你不再需要跑赢所有人,在大学里,你可以放慢脚步,寻找属于自己的热爱。正如张九龄所说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个人的价值根植于自身,无需通过他人的肯定来证明。
3
走出“失重感”,勇敢去尝试
在看似平凡的大学生活中,我们需要勇敢做出尝试,迈出第一步。首先,自信和积极的心态是处理焦虑情绪有效的方法。凡事都有第一次尝试,与其焦虑未来,不如调整好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不要因为他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遗忘了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其次,我们可以多与他人沟通,凡事不要憋在心里,向信任的伙伴倾诉可以适当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最后,为什么不去尝试一项新的兴趣爱好呢?可以是运动,可以是剪辑,也可以是绘画……所以,不妨去探索,去创造,去成为更好的自己(苏星,2023)。

(来自小红书:小兔邦尼)
或许你会感到迷茫,坠入到茫茫人海之中,但是脚下的土地才是孕育无限新生的地方,有着千万种可能,唯有走下那座“自我禁锢”的山峦,才能真正的拥抱自己、拥抱生活。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名列前茅,而是在大学生活中找到自己内心的热爱,找到自己的坚持。你的使命不再是变成最亮的那颗星星,而是在星轨中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亮。
参考文献:
[1] 苏星. 认知行为疗法对“内卷”环境下高校本科生毕业季焦虑心理调适的小组干预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