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恐”到“社牛”,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社交?

发布时间:2021-11-08浏览次数:33

你们是不是也被“社交牛逼症”的视频刷屏了呢?

看了“社牛”人的连番操作,是不是一边艳羡的同时,更加社恐了呢?

在这个人均“社恐”的互联网时代,社交牛逼症横空出世,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现象。“社交牛逼症”,简称“社牛症”,原是形容在公共场合毫无顾忌的,无视旁人眼光说一些浮夸的台词的人,现在多被用于形容那些在生活中性格外向、不怕生、自来熟,快速与陌生人打成一片的社交高情商人群。你是否有一瞬间也想加入“社牛”人的行列呢?



Tip1 不必过度关注“社死”

过度关注的问题就在于,容易产生“代表性偏差”。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当出现了一次“社死”现场之后,会扩大化这次“社死”的尴尬情绪,重复回忆,从而忽略了好的社交体验的价值,并完全否定这次的交往意义。因此,拒绝“社死”的恶性循环,要从感知好的社交体验开始。


Tip2 思考社交需求

不妨默默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跟朋友在一起我是什么样子的?我的朋友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人?我们都是怎么相处的?在已有状态下,了解自己真正的社交需求是什么,从而减少由于无效社交产生的精神内耗,这应是小碗仔进入大学的实践第一课。

无效社交:指那些无法给自己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带来任何愉悦感和进步的社交活动


Tip3:破冰buff

或许你知道“相似性吸引”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性格,相似的兴趣爱好,都能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吸引力。因此共同话题绝对是很好的破冰buff。喜欢的电影,喜欢做的事情,总能瞬间打破界限,产生新的交流机会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刻像当下这样,对人们的社交技能有着如此高的要求。“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 • 津巴多博士在为《害羞与社交焦虑症 —— CBT 治疗与社交技能训练》一书做序时写到。但无论是社恐人或是社牛人,都不应该被这一标签束缚,我们都有权利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