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真的,我嗑一下怎么了,本来就是真的!
如果是假的,我嗑一下怎么了,又不会成真的!
如果是演的,我嗑一下怎么了,演来就是给我嗑的!
近年来,“嗑CP”现象如潮水般涌来,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蕴含了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意义。那么,大家究竟在“嗑CP”中追求什么呢?
(来源于百度)
“嗑CP”生活注入情感能量
当我们“嗑CP”时,大脑会进入一个逻辑简单的世界,平日里羞于表达的细腻情感,从而可得以尽情释放。不论是影视作品中令人向往的美好情节,还是群像综艺里嘉宾间惺惺相惜的动人瞬间,都能为我们带来片刻宁静和慰藉,成为情感能量的重要来源。
(来源于百度)
“嗑CP”背后的深层需求
1.替代性满足:情感的避风港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当现实中的情感需求受阻,人们会通过幻想寻求替代满足(2018)。“嗑CP”正是将我们对爱与被爱的渴望投射到角色或人物关系中,在安全的距离外尽情体验这份美好。
2.镜像神经元:共情共鸣的魔法开关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人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在观察他人行为时产生相似的神经反应(格雷戈里・希科克,2016)。当我们为CP互动“上头”时,大脑会自动模拟角色的情感体验,以投射和转移的方式,获得情感反馈。
3.社交新图景:寻找同频的精神部落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求由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构成(2022)。在快节奏生活中,“嗑CP”为我们搭建起专属社交圈,共同的爱好让陌生的我们迅速建立情感联结,填补了现实社交的空缺,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来源于百度)
理性“嗑CP” :让热爱助力自我成长
“嗑CP”不仅是情感的寄托,更是自我提升的契机。从优秀的同人创作中,我们能学习细腻的情感表达与创意构思;在CP故事的价值观碰撞里,学会理解多元情感与人性温度。
但也有少部分二创者会另辟蹊径地选择一些禁忌性、低俗化的内容,以视觉奇观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这会产生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是需要重视的(李楚翘,2020)。
我们应将“嗑CP”时的热情与创造力,转化为拥抱现实的勇气,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表达情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创造幸福。毕竟,虚拟的情感无法完全代替现实,真正的“持久性满足”需要依靠自我成长实现。我们要学会在真实的关系里,找回真正的自己。
(来源于百度)
因此,让我们用热爱CP的那股冲劲,投入到热爱真实生活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吧!
文
献
参
考
[1]奥地利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心理学全书.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11.
[2](美)格雷戈里·希科克(Gregory Hickok)著. “心视界”系列 神秘的镜像神经元.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2.
[3](美)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Maslow).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2.
[4]李楚翘.“爽文”与“爽文化”:替代性满足的实现与危机[J].视听,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