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出现过早八疯狂赶路途中遭遇抢道的情况吗?若你发现对方是急于救治的医生,你的情绪是否会有变化?在社交媒体上面对不同观点,若对方是我们尊敬的人,是否会更理解而非愤怒呐?这些现象都是“空船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空船效应”起源于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人在渡河时,遭遇另一艘船撞击。起初,他愤怒地呼喊对方避让,但发现撞来的船上无人时,他的怒火便立刻熄灭了。这则故事启示我们,情绪的生成往往取决于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和心态。
(来源于小红书作者:画里有话)
“空船效应”揭示了情绪认知理论的核心——我们对事件的认知与评价决定了我们的情绪体验。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理论同样指出,导致个体不良情绪的根源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事件的信念和解读。因此,调整心态,转变对事件的认知,便能有效管理我们的情绪(彭国球,2023)。
那么,如何运用“空船效应”来优化我们的心理状态呢?
转变思维方式。面对既成事实,我们可以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例如,生病时,与其沉溺于抱怨和沮丧,不如将其视为一次宝贵的休息和调养机会。通过转变思维,积极面对挑战,将困境视为生命中的转折。
(来源于小红书作者:插画的珍珠)
摆脱自我中心。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去看问题容易出现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等情况,当我们摆脱对个人的过度关注,以更客观、中立的态度看待问题,能否发现更多信息。亦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正是这种心态的转变,使我们能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和理智。
学会接纳。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走向。在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时,学会接纳是一种明智的心态。愤怒无法改变现实,反而可能加剧问题的复杂性。
“空船效应”提醒我们,在生活的波涛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让情绪轻易左右我们。通过调整思维方式、摆脱自我中心、学会接纳,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境,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来源于小红书作者:Charoneliness)
心态是我们内心的“压舱石”,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调控、认知加工和社交互动。正如《庄子·山木》中所言:“方舟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让我们以一颗“空船”的心态面对生活,减少纷争与烦恼,过得更加从容和自在。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生活的河流中,驾驭好自己的心灵之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晨曦与晚霞。
[1]彭国球.略谈现代人的情绪调节——情绪ABC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J].中国乡村医药,2023,3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