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存在很多互助的时刻,不知你有没有想过,助人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何种深刻的心理机制,它能让我们在给予的同时,也收获到满满的幸福感。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助人心理学,揭开帮助别人为何会让人感到快乐的秘密吧。
助人行为为什么会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生活中的善举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并非偶然,是有着坚实的生物学基础。在人体内有一群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它们就像是人体内的镜子,能够映射他人的行为并反馈给本体。
每当我们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镜像神经元会开始工作,它们会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对方的痛苦与无助。因此,在我们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能体验到对方因获得帮助而产生的快乐。而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们在给予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对方的喜悦与感激(陈巍、何静,2017)。
为什么会产生助人心理?
或许你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会自愿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别人?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天生就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而助人行为,正是一个双向互动,可以建立联系的过程。当我们帮助他人时,我们内心同时也期望获得某种形式的回报,可能是来自对方的感激与尊重,也可能是社会地位的提升。这种回报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助人行为。我们从小潜移默化地受到乐于助人、关爱他人思想的灌溉,使我们在看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会下意识地、主动地伸出援助的双手。
由此,不难看出,助人心理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们愿意帮助他人的内在动力和外在环境。
助人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
1.助人行为能释放“快乐荷尔蒙”,如内啡肽等,可以缓解负面情绪,增强幸福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通过帮助他人,我们可以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
2.助人行为可以成为建立信任和友谊的桥梁,促进社交网络的扩展和深化。通过心理互助,个体可以在社交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归属感。
3.此外,助人心理学也是鼓励自我探索与成长的重要一环。助人不仅仅是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更是在帮助对方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价值。在尊重对方意愿和选择的同时,给与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张涵子、郭晓蓓,2018)。
(来源小红书作者:粉啵啵)
在忙碌的生活里,请别忘了慢下来,播撒善良的种子。每一次援手,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不仅温暖他人,更让自己的世界生长出一朵幸福的鲜花。我们在给予中收获快乐,在互助中感受温暖,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请相信每一次小小的善举都是对未来的美好投资,让我们一起成为那个传递正能量的人吧!
文献参考
[1]陈巍、何静.镜像神经元、同感与共享的多重交互主体性——加莱塞的现象学神经科学思想及其意义[J].浙江社会科学,2017.07.011.
[2]张涵子、郭晓蓓.助人行为的社会心理学机制研究[J].明日风尚,2018,(0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