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如同一群穿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旅人,编织着自己的故事,在网络的经纬中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绿洲。当下,“预制朋友圈”已然成为一种新兴社交状态,它就像一面精心策划的生活展示板,记录下社交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并珍藏起来,在未来的某些时刻,再分批次地发布至朋友圈。
自我呈现与印象管理
在这种社交状态下,每个人都是导演、演员和观众的角色集合体,通过社交媒体的舞台尽情演绎着自己的故事。而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是任何想成为的人:勇敢的冒险家、智慧的科学家亦或是温柔的音乐家。每个账号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理想中的模样。
(来源于小红书作者:JewyChow)
寻求价值感与归属感
稻盛和夫曾说:“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是价值感,二是归属感。价值感来源于肯定,归属感来源于被爱”。在这种社交状态下,人们通过分享那些被珍藏起来的精彩瞬间,来获取肯定,寻找价值感。同时,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人们可以遇见志同道合的好友,找到自己的定位。此外,我们还可以寻找现实生活与虚拟平台的交织点,来更好地平衡真实与展示。
(来源于小红书作者:阿元极简手绘)
比较与不满足
罗翔老师曾说:“人的比较是无止境的”。“预制朋友圈”的出现无疑也会让人陷入比较的困局中,不论是向上比较还是向下比较,都可能会产生不满足感。
向上比较:当我们看到朋友圈中的好友在某方面更为突出时,也许我们会将其作为提升目标,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引发嫉妒,亦或是产生自卑。
向下比较:当好友在朋友圈中发布对生活的吐槽和抱怨时,也许我们会将其与自身情况相比较,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我们的自我评价和满足感;但也可能会带来自满,或减少追求进步的动力(霍淑慧,2024)。
虽然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是人的本能,但我们可以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去辨别这种比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后果。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控制比较方式,更有效地利用它促进个人成长,正向地提升自我价值感(张萌,2023)。
(来源于小红书作者:粉啵啵)
在探索“预制朋友圈”的旅程中,我们就像航海者一样穿越大海,经历波涛,寻找平静。所以,当我们置身于数字时代的冒险中时,如何平衡好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真正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生活状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是我们在数字化浪潮中探寻自我价值和归属感的关键。
愿我们都能不被“预制朋友圈”圈住步伐,在追求精致生活的同时,也能保持对生活的真切感知和体验。
文献参考
[1]霍淑慧,尹斐,曾聪,金茜,李梦甜,曹建琴.社交媒体上行社会比较对个体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影[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9.
[2]张萌,刘惠军,李亚云.社会比较效应与内卷倾向的关系:基于胜任需要满足的中介模型[J].心理学通讯,2023,6(03):1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