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结束了,各位小碗仔们还适应新学期的变化吗?步入校园后,我们不免会担心自己的“开学新人设”是否受到大家的欢迎——我今天的穿搭奇怪吗?我这样称呼TA合适吗?我刚刚忘记答谢会被讨厌吗?这些困扰虽都是小细节,但却可能给我们造成不小的社交压力,甚至带来焦虑情绪。
我是“路人甲”,
还是焦点效应下的“隐形巨星”?
心理学家基洛维奇做了一个实验,研究者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穿上某名牌T恤,进入教室,穿T恤的学生事先估计会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注意到他的T恤。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戴维·迈尔斯,2014)。这便是焦点效应,我们往往会把自我感受放在第一位,不自觉放大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焦点效应从何而来?
个体会习惯性地把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下意识地放大自己的重要性,因而难以判断别人的观点或过度猜测别人的想法。我们时常会认为自己的很多想法会通过行为表情显露出来,且其他人会准确无误地捕捉到这些细节。但实际上,除了明显的脸红手抖之外,很少有人能分辨出我们其实处于社交失态后的焦虑中。
该如何减轻“焦点效应”?
1
客观评价,转换视角
当我们因为在意他人看法而惴惴不安时,不妨转换一下视角。仔细想想我们平时是如何看待他人的,这些细节自己是否会关注到。换位思考地复盘后,不难发现大部分人其实并不会在意刚刚自己所焦虑的事情。
2
认识自己,接受缺点
人无完人,我们要试着悦纳自己的不完美,客观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当我们捋清思路,走出过度自我审视的漩涡时,焦虑自然便不攻而破了。
3
尊重感知,学会自洽
既然“焦虑”无法消除,那么我们就试着接受它的存在。清楚自己的困扰,与情绪共存,也是一种解决办法。适当的焦虑能帮助我们在社交时更加注重个人形象,保持良好的社交礼仪。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当你放下自己,看见的便是一望无垠的星空。”焦点效应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关注,更是一种内心的驱动。新学期开启,无论台下有没有观众,都要勇敢地站在舞台上,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参考文献
[1][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