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该如何走出内卷?

发布时间:2021-05-15浏览次数:1700


最近《小舍得》的播出,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部剧真实又精准地展现了当前中学生教育竞争的现状,特别是值得家长们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有人认为这部剧实则是在贩卖焦虑,加剧“内卷化”,带来了消极影响。

内卷

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对当今“绩点为王”的大学来说,内卷成为了常态,在这种疲惫的竞争中,我们并不快乐,因为其实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在任何时候比任何人在任何方面都厉害,可偏偏我们却总是无时无刻不在和别人比较。高分没有意义,比别人高的分数才有意义,普世价值上的幸福人生没有意义,比别人幸福的人生才更有意义,以追求差异化为目标,我们只能陷入无休止的竞争中,结果却是自我内耗,两败俱伤。



     当代社会传递的价值观是,要追求独立成熟,做一个比别人更优秀的人,因此年轻人都有着类似的追求——时刻强调每个人的幸福必须来自于个体价值的实现,而个体价值实现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比别人优秀,这不再是一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时代,而是一个“比别人好才是真的好”的时代,这种建立在优越感之上的自我认同是一个深深的陷阱,可我们却总是甘愿被裹挟着向前走。

     其实这种“比别人好才是真的好”的内卷价值观会逐渐形成自恋人格,这种自恋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过于自信的体现,自信是指发自内心地认可并喜欢自己,认为自己有价值,这种价值也并非建立在和他人比较之后产生的优越感上,而自恋则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应该获得多余的奖励,强烈地渴望成为被别人爱慕和敬仰的对象。


自恋型人格也并非是自卑的保护壳,而恰恰是源于外界特别是父母的过度褒奖,比如“你做的真棒”“你很特别”“你值得拥有更好的”,正是外界给予了过多的关注与认可,自恋型人格觉得自己被重视,享受众星捧月的优越感,可一旦他们无法获得认可,他们就会觉得无比羞耻,跌入谷底,因此产生很多被老师或父母批评教育后,自尊心严重受挫的自恋型人格患者,选择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更可怕的是,自恋人格会把“我的问题”变成“你的问题”,把不满和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高度的自我怀疑、焦虑、抑郁后,还会有更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甚至是暴力和反社会倾向。因此,内卷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反而有时会让我们敏感、孤独和脆弱,也容易破坏和他人的关系。

改变内卷现状的方式其实有很多,小编给大家推荐几点:

01减少和他人比较

崇尚个性的年代,追求与众不同、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似乎是刻在时代基因里的信息,变成流淌在年轻人血液里的欲望。对个性的追求是对被尊重的渴望,更是一种反抗,但是,反抗是一种过程,是有目的的对抗,而这个目的应该是能同时看见个性与共性的价值,而非把个性当做唯一存在的意义。

02寻找真正喜欢并适合的兴趣

追求更强大的自我并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而是要放下执念,丰富内心,寻找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领域深入钻研,不要事事和他人争第一。

03始终保持向上的心态

要跳出“内卷化”的怪圈,关键在于你的心态,在于你的选择。不畏惧改变,不害怕未知,拥有改善现实的信心,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选择了安逸,那么你就会得到平庸;你选择了努力,那么你就会得到改变。

      总之,应对内卷的有效办法就是终身学习,用更长久的视角看待自己的一生,多关注过程,少关注结果,体会自洽的快乐,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在平凡中度过一生,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确幸才是最珍贵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