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在多次考试落榜后,可能会认为自己天生不适合学习,从而放弃努力;一个职场人在连续多次晋升失败后,可能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永远无法成功。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有时候,当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挫折时,人们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仿佛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1967)。
科普小卡
马丁·塞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提出,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牢牢关在笼子里,每当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笼子大门紧闭,狗狗想逃脱却因为被锁住而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躲避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即使在电击前笼门已被打开,此时的狗不但不会逃走,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到来,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产生,往往源于对失败的消极解释。当个体经历连续的失败时,他们可能会开始将失败归咎于自己的能力或性格,认为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因素。这种消极的解释会导致个体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从而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困境。
此外,习得性无助的产生还与个体的生活环境有关。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充满压力和挑战的环境中,而又缺乏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那么他们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很难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积极的结果,从而感到自己对改变现状无能为力。
虽然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但它并不是不可克服的。事实上,正如塞利格曼所说:“既然无助感可以习得,那么乐观是不是也能习得?”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克服习得性无助:
1多尝试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尽可能多的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通过不断的尝试,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从而克服习得性无助(谢兴彧,2023)。
2寻找失败的原因:
当我们失败时,不要一味地责怪自己。全面、客观的觉察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综合决定结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通过分析失败,我们可以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进而可以避免一误再误,降低失败的可能性(刘志鹏,2021)。
3每天给自己点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欣赏和肯定自己。无论是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还是完成了一项任务,都要给自己点个赞。在追求目标的挑战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给自己正向反馈。每当取得一点成绩时,都要给自己一些奖励或鼓励。这样,我们就可以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克服习得性无助(刘志鹏,2021)。
希望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帮助你克服习得性无助,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恰如塞利格曼所说:“乐观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选择。”当我们选择乐观,选择相信自己时,美好的未来也将会选择我们!
文献参考
[1]谢兴彧,马显继.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及应对策略[N].科学导报,2023-10- 20(B04).
[2]刘鹏志.帮学生走出习得性无助[J].江苏教育,2021,(2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