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时会在看见同学都穿名牌鞋时,自己也省吃俭用买一双?是否有过把舍友当做自己的假想敌,看到舍友学习自己也一骨碌的爬起来翻开书,怕舍友偷偷学习超过自己等情况?
其实,有这些想法并不代表我们就是一个善妒的人。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所说“每个个体在缺乏客观的情况下,就会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这就是社会比较理论。
但不难发现,我们面对不同的比较时得到的情绪反馈也大相径庭,例如对于离自己现实生活很远的那些高智商,高收入的人时,我们就很少会产生嫉妒之心,甚至会对这些人产生强烈的崇拜感等。由此,费斯汀格将比较分为三种类型(王俪蓉,2023)。
平行比较
比如和自己成绩相当的舍友相互比较。这种选择与能力、地位势均力敌的对象进行比较就是平行比较。但这种比较的优缺点也显而易见,我们容易变得亦步亦趋,他人向上我们也向上,他人懈怠我们也懈怠。
下行比较
儿时,妈妈说你考试的成绩不好时,你就容易想到用“我又不是倒数第一”来反驳,这其实不仅是为了让妈妈不再唠叨,也是为了维持自己自尊心。在《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提到,当个体的遭遇任何消极生活事件时,就会倾向于和比自己处境差的人进行比较,来维持自己的主观幸福感,能够让自我重拾自信。反之,如果一直想着反正这世上有比我差的人而不再努力,这就掉进了“下行比较”这看似甜蜜但致命的陷阱中。
上行比较
就像男生总喜欢把自己的外貌和彭于晏比较,女生总喜欢把自己的身材和明星比较,这种在我们心中与榜样的贴靠就是一种上行比较,从而达到激励自我进步的目的。反之亦然,如果你把目标设置的太高,而自我进步程度与预期不符,甚至相反,就容易产生沮丧情绪,失去自信。
总而言之,如同金无足赤,我们不能完全推崇某一类型的比较,也不能全盘否定某一类型的比较。正如一开始所提到的,我们进行比较的动机就是想搞清楚我们自己到底是什么水平,所以我们更应通过比较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满足(魏巍,华斌,彭纪生,2022),而不是被比较附带而来的情绪所支配。
找到自我灯塔
形成良性竞争
正所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定位。从以上三类型的比较的得失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之所以会接收到“比较”带来的负面情绪反馈就是由于自我评估的认知定位错误。例如在攀岩中,你觉得自己可以爬上去,但实际上却可能因为能力不足导致死亡。因此我们需要先从与自己共同点多的人出发,通过平行比较找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实现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找到正确自我定位之后,我们就能将目光转至比自己强大一点的人,在上行比较中鼓舞自己不断提升自我。一味地好高骛远会使你感到前行之路坎坷难行,怎么也抵达不了终点。所以成功需要一次次的努力,正如复利效应(谢春霖,2019)提到的,再小的数字经过不断地积累都会成为天文数字,这就是自我完善。
前行之路总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当我们的自我满足感低落时,下行比较能够给予我们慰藉。也许我们不是完美的,但我们通过努力已经超越了某些曾经和自己水平相似的人,这就值得自我肯定。所以,请在正确自我定位下保持自信,这就是自我满足。
由此我们可知,“嫉妒”是人的一种普遍的情绪反应,所以我们不用为自我产生的嫉妒心而感到愧疚与内耗,而应把这看做是一桩正常的心事。嫉妒并不可怕,只要通过自我定位,自我完善,自我满足来清楚自身需求,在正确的维度上进行合适的比较(陆静怡,邱天,2021),就能使“嫉妒”成为我们前行之路上的一步步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俪蓉. 上行社会比较与自尊的关系:妒忌的中介作用[D]. 天津师范大学, 2023.
[2] 魏巍;华斌;彭纪生.团队成员视角下个体地位获得事件对同事行为的影响:基于事件系统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2
[3] 谢春霖著. 认知红利[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08.
[4] 陆静怡,邱天著. 比较的囚徒:什么决定了我们的选择和幸福[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11.